来源:新华社
最近,“区块链”火了。从居高不下的热度中,可以感受到企业、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热情,但一些地方出现的“虚火”过旺、操作跑偏等现象也不容忽视。
比如,有的人怀着爆炒心态、暴富心理,采取各种手段花式蹭热点,明明自身业务和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硬要安上区块链名号以大肆炒作;有的宣扬“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炒币获官方支持”等谬论,热炒比特币、归零币、空气币等。
动态 | 新华社: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新华社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跨国价值转移时,比特币仍然是比较成熟的中介,存在一定市场基础,但是随着各国监管政策收紧,比特币的监管套利空间进一步缩小。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比特币下跌意味着很多项目缺乏实际资产的支撑,处于“丛林”状态,被市场证明是低效的。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数字资产与产业将深度绑定,市场监管将更加完善。[2018/11/25]
更有甚者,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包装出所谓“区块链养猪”“区块链鸡肉”“区块链走路”等项目招摇撞,行非法集资、、之实。不久前,一款自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给手段披上“区块链”的外衣,并非个案。
动态 | 新华社调查ICO死灰复燃乱象:披上“洋外壳”绕开监管 扮区块链“割韭菜”:据新华社报道,在过去一年里,央行等多部门联手,严厉打击ICO非法公开融资炒作,虚拟货币价格大幅下跌,监管成效显著。不过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一些ICO项目打着国外基金会的旗号,披上“洋外壳”绕开监管,或换上区块链等“马甲”投资者,圈钱融资“割韭菜”。[2018/9/26]
种种“套路”损害了公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行业生态。倘若任由乱象丛生、坏了风气,让投机取巧者大行其道、踏实做事者举步维艰,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对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新华社:区块链技术有望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t今日晚间,新华社发不新闻分析文章《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文章中写道,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2018/4/19]
好经莫要念歪了,区块链不能成为炒作的“噱头”、行的“招牌”,区块链发展更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热衷赚“快钱”的歧途。
发展区块链,浮躁是大敌。占据区块链技术制高点,没有捷径可走。涵养专注研发的定力,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舍得下打基础、利长远的苦功夫,方能把区块链这本经念好。
来源:小葱区块链 名为DeathRansom的比特币勒索病在诞生初期几乎沦为笑柄,因为受感染的用户发现这个病锁死文件的逻辑非常粗糙,仅仅是在原始文件文件名后添加了一个“.wctc”的扩展名,而用户只需要把这个扩展名删除.
1900/1/1 0:00:00今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宣布收购北京区块链数据初创公司DappReview,后者收录并追踪了建立在13个公有区块链上的近4000个去中心化应用,包括以太坊和EOS等.
1900/1/1 0:00:00以太坊客户端Parity发布了一个紧急公告,承认他们忘记在最新的升级中包含一个EIP。这则公告令人感到意外,Parity说,他们的2.5.11-stable版是一个紧急补丁,他们在意识到错误后很快就准备了这个补丁.
1900/1/1 0:00:00记者谢江珊 来源:时代周报 摘要:未来到底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数字货币如果真的发行成功,并且能发挥支付、计价和储值三大功能,肯定就不像今天讨论的这么简单了。数字货币吸引全世界目光.
1900/1/1 0:00:00译者:ECN以太坊中国 编者注:原标题为《伊斯坦布尔硬分叉:我们需要了解的事》以太坊网络第八次升级——伊斯坦布尔硬分叉,定于2019年12月6日进行。对于不熟悉“硬分叉”一词的读者,可以将其视作“网络升级”.
1900/1/1 0:00:00作者简介:MikoMatsumura是风险投资基金GumiCryptosCapital的普通合伙人,同时也是钱包服务商和交易所Evercoin的联合创始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