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Web3迷思集:在Web2中我遇到了什么问题Web3迷思集:用户拥有Web3至关重要继续来聊聊web3。最近一些年,我买了很多的付费软件,只要是用的顺手的软件有付费版,一律付费支持。给产品付费,除了保护开发商的知识产权外。一是付费产品大多用起来比较舒服,没那么多广告,功能清新。二是付费是为了让这个软件生存下去,别因为没钱而倒闭,那样就没有心爱的软件可以用了。对于付费软件,使用下来个人觉得还是小众的产品更好用。一些大众付费产品的付费,纯粹是没有办法被逼的!比如前些时间各大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就深受诟病,付了费还看你广告?这种付费,纯粹就是一种垄断下的强制产物。因为用户并没的选。产品的生命周期
一般产品都会经过四个周期,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探索期的产品用户相对较少,产品大多还在摸索如何获得用户的青睐,绝大多数产品在这个周期后失败了。能走过探索期的产品,关键标志是找到了PMF(Product/MarketFit)点,也就是产品被市场接受,有真正的用户喜欢使用产品。在这个点后,应用的用户一般都会有一个快速扩张期。对于投资人来说,一般都喜欢问几个问题:你这产品有啥特别的?你的产品的护城河是什么?你的产品盈利模式是什么?这几乎是一个定势思维,搞加密二级投资的也喜欢问这些问题。总喜欢问盈利模式,护城河。岂不知,处于探索期的产品根本没法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一切都是提前就能规划好的,哪还有人愿意做新产品。因为规划好就代表着没有惊喜。很多盈利模式和护城河都是处于成熟期的产品逐渐摸索出来的。探索期的产品,核心就回答一个问题,让人真喜欢用。web3的产品目前大多都处于这个时期。张小龙回忆微信最开始孵化时,在这个周期基本没使用过腾讯的流量,全靠自然生长,为的也是能真正找到PMF契合点。很多产品在没有找到契合点前用资本强行催熟,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个规律在加密应用的发展上也基本适用,有些应用潜心做产品,不断的优化,迟迟不发b。有些应用啥也没见到,就发了FDV很高的b,高下立见。探索期产品找PMF,成长期产品要快速扩张,成熟期产品主要是追求盈利。web2产品的盈利,大多是以榨取用户价值为基础的。就好比把羊都圈起来后,就要想着法割羊毛了。关于用户价值
越南区块链协会推出Web3加速器“SwitchUp”:金色财经报道,越南区块链协会和Spores Network达成合作推出Web3加速器“SwitchUp”,旨在为初创企业提供获得头部风险投资资金并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50 家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和跨国公司与 SwitchUp 合作,并愿意为参与加速器计划的所有初创企业提供投资、提供信贷和支持。据悉SwitchUp Accelerator 已开放注册,截至时间为7月31日,之后选定的初创公司将进入为期8周的培训辅导,涵盖Web3行业融资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主题。(雅虎财经)[2023/7/5 22:18:26]
产品大神俞军老师提出过一个公式:用户价值=x替换成本不管是什么产品,创造用户价值都是首要任务,只有创造了用户价值,才能实现最终盈利。在一个相同的领域,如果要打造一个新产品,如果想超越旧有的产品,核心就是做到两点,一是体验要好于旧产品,另一个就是用户的替换成本足够低。体验很好理解,就是用户用着爽,比如有很多聊天软件用起来都很爽,但是依然替代不了微信。为什么?因为微信的替换成本太高了。对于像微信这种成熟期产品来说,很难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创造盈利的方式就变成不断的垒高替换成本,从而把羊圈弄得高墙+电线,让用户无法逃脱。什么可以算作替换成本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替换成本:社交网络虚拟资产习惯从以上替换成本看,我们在微信里积累了大量的联系人和群组关系,积累了非常多的收藏内容、朋友圈和评论、以及各种我们熟悉了的操作习惯。张小龙曾说,每天都有上亿人想教育他如何做产品。因为用的人太多了,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用着不爽的地方,但就是无法替换掉它。替换成本这个词很贴切,最重要的是成本二字。以下是百度百科对成本的定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我们可以看到,成本是消耗资源的一种货币化表现,关键词“货币化”。在产品替换这件事上,替换成本实际是可以直接用钱来衡量的,所以我们潜意识里会去评估,最终决定是不是使用新产品。我们实际上被产品绑架了!因为传统web2的主流应用,替换成本都非常的高。社交类应用是替换成本最高的一种,其他应用有种种不便。比如我之前使用网易云音乐,在里面建立很多歌单,按照不同场景设置了很多音乐类型。最近我买了applemusic,使用起来就非常不方便,因为我大多喜欢的音乐收藏都在网易云音乐里。如果手动一首一首再添加,就非常的耗时且麻烦。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替换成本,我的听歌行为实际是我个人的数据,但云音乐不会把它给我自己保管。我也无法把它放到applemusic里。web2的产品,利用了我们个人的数据,构筑了他们自己的商业壁垒,这很不公平。数据的定价权归谁
BNB Chain推出针对Web3女性的新导师计划Web3WonderWomen:金色财经报道,BNB Chain发文称,推出一个针对Web3女性的新导师计划,名为Web3WonderWomen,旨在增强和培养Web3生态系统中的年轻女性社区。
该计划包括两个动态计划:WWW创始人和WWW学习者。前者旨在指导下一代女性企业家,为她们提供在行业取得成功所需的工具和支持,而后者则致力于为应届毕业生和学生提供Web3世界的全面教育。[2023/2/17 12:12:03]
以上的场景描述,简单说就是想表达一点,我们的个人数据无法在web2应用间流转。这种无法流转基于多方原因,在国外其实应用间的开放性已经相对较好,有很多标准的应用间接口。在国内,大多应用都有自己的墙,链接都无法流转。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一个个的中心化服务器中。从技术上说,不同产品有不同架构,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集成起来有很多门槛,产品公司并不愿意付出额外成本,除非这样做会让他们获利。这种情况下,用户即便拿到原始的数据也无法使用,因为各个应用间标准不一致。抛开技术层面因素不谈,一个无法流转的关键因素是定价权。web2应用不想把信息的定价权给用户,用户也不享有自己信息的定价权。比如我每天使用微信,我浏览了各种各样的页面,我的这些数据如果自己可以支配,我该出多少钱卖给平台?如果平台不开放这些给用户,他们就享有这些数据的定价权,他们可以打包卖给广告商。如果把用户数据这一层剥离,比如我的个人数据全归个人所有,我是不是就可以换个应用立马用起来了!还是那个用户价值公式,这时产品只能不断的提升新体验来留住用户。这就是web3要干的事。那是不是就没有替换成本了呢?我认为还是会有,不过它不是以损害用户利益为前提的,比如以下这些,都可以是更好的护城河:产品的良好体验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资产的收益在web3的世界,用户的一切数据都可以代币化,他们存储在标准的底层区块链上,哪个产品都可以调用。这时,个人信息的定价权就交还给了用户。一切都是有记忆的
Web3电信基础设施公司Weaver Labs获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1200万英镑资助:12 月 14 日,Web3 电信基础设施公司 Weaver Labs 宣布获得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 (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提供的 1200 万英镑资助,将参与开发 6G 移动网络解决方案。Weaver Labs 主要提供安全开放的电信网络中共享基础设施,并且探索利用 NFT 数字化电信资产,据悉该公司将与英国电信、BBC、以及布里斯托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贝尔法斯特大学等高校加入英国 6G 网络项目 Realizing Enabling Architectures and Solutions for Open Networks (REASON)。[2022/12/14 21:44:41]
最近的opendao事件很有意思,opensea不发b,我就替你来发。暂且不谈这事对不对,单就从执行层面来说,给我们的启发意义很大。按照上面我所描述的替换成本,opendao的做法直接给用户提供了超高的替换理由,他们把用户行为代币化后,直接用代币支付了这部分替换费用。如果他们真的有好体验的产品,这部分费用可能会直接覆盖掉用户的各种心理成本,让用户选择用opendao。不过还好,他们并没有任何产品,所以这只是浪潮初期的泡沫炒作。但在以后,这种模式可能会经常发生,因为用户的数据都在链上,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数据定价,他们觉得哪个应用更好用,便可以自由的切换,而不必担心自己的数据丢失。用户一切在链上的数据,都是有永久记忆的,它不会消失。永久存储
Web3浏览器Opera计划支持Solana等8个区块链网络:3月30日消息,Web3浏览器Opera的内置加密钱包计划支持Solana、Polygon、StarkEx、Ronin、Celo、NervosDAO、IXO和比特币。目前Opera桌面端已可访问Polygon网络,且Android端已可访问所有网络,但iOS端上还没有时间表。(CoinDesk)[2022/3/30 14:27:16]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以前人们记录信息靠的是笔墨纸张,时间久了很多信息都遗失或很难查找。我们有各种应用,我们把数据记录在不同的应用里,或者自己的磁盘里。但在幸运之外也有一些痛点,我就遇到过磁盘损坏导致全部数据丢失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产品不再提供技术支持,产品里面的全部数据无法使用的情况。信息技术时代,给了我们技术手段,能让我们想保存的数据永存。这些数据都是我们自己的,但往往我们无法自行掌控。我们想把数据存储在云端留给后人,但付费停止后数据就不存在了。在web3的世界,我们的资产在区块链上,拥有私钥就拥有资产。我们数据在区块链上,付费过后它便永久的存储在那里,不会消失。我们的信息在区块链上,每一次交互都永久的镌刻在了区块之上。我们不必再担心丢失什么,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丢失秘钥~Web3的模型
Aave背后团队推出Web3社交媒体平台Lens Protocol:金色财经报道,去中心化金融(DeFi)借贷平台 Aave 背后团队周一宣布推出Lens Protocol,这是一个免许可、可组合、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协议,允许任何人创建非托管社交媒体资料并构建新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是该平台的关键特性。
团队表示,Lens Protocol 具有基本的社交媒体功能,例如个人资料、评论、转发帖子等, 但与过去的社交媒体不同,Lens Protocol 由 NFT 提供支持,因此用户拥有和控制个人的所有内容。Lens Protocol 是完全开源的,供社区使用,用户可以构建社交应用程序、分析平台、验证系统、DAO 工具等等。[2022/2/8 9:37:09]
以上,再加上前两篇,大概是我最近对web3的整体思考,很多是在写作过程中即兴的思考。我把它们总结为一个web3的3+1模型:3个关键特性:可组合性抗审查性永久存储1个关键要素:代币化其实这些特性和要素都是围绕所有权经济所展开的,核心的价值观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概念2017年就火过,不过那时大多叙事是从实体经济开始的。实体经济依赖背后强大的公司组织能力,这在短时间很难被去中心化。而今年的叙事是从虚拟经济开始的,DAO的灵活组织非常适合虚拟经济。web3的大趋势,一直没有变化,只是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在探索,慢慢的才会发现那颗真正的宝石。
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加密钱包的数量以每年约2000万个的速度增长,现今的数量约为8000万个。这意味着仅仅两年时间,参与加密领域的人数就翻了一番。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整个地球人口的1%.
1900/1/1 0:00:00为什么NFT能卖到数十万美元,背后肯定有更多原因?当我和我的家人在OpenSea上向叔叔展示一只无聊的猿时,他最初的反应是困惑和震惊。“那只猴子怎么值20万美元?”他叫道.
1900/1/1 0:00:00FootprintAnalyticsAnalyst:graceDataSource:FootprintAnalyticsStablecoinsDashboard这篇文章是我们年度回顾系列的一部分.
1900/1/1 0:00:00Azuki火了!由TeamAzuki创建,主打类二次元风格的头像NFT“Azuki”,在2022年1月捕获了大量人气。其在1月13日启动的荷兰拍在三分钟内售罄,8700个NFT以1ETH的单价出售,合计募资8700ETH.
1900/1/1 0:00:00本文梳理自SpartanGroup合伙人JasonChoi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观点,律动BlockBeats对其整理翻译如下:我更喜欢从风投的视角去思考自己的决策,因为它使我更有成就感,也更有趣.
1900/1/1 0:00:00美东时间周三上午,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举行了题为「检查数字资产:风险、监管和创新」的听证会,议员和行业专家讨论了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风险、新监管的必要性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应该发挥的作用.
1900/1/1 0:00:00